潍护职院积极构建“一化二元X制”思想政治教育诊断与改进体系

时间:2019-02-27 点击数:

文字 图片

(通讯员:王杰 郭兴华)潍坊护理职院直面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,以契合高职学生特点为根本,大胆改革,围绕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这一核心任务,创新工作方法,创建平台载体,创立典型示范,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,逐步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诊断与改进方案,即 “一化二元X制”思想政治教育诊断与改进体系。

一、“一化”引领,多学科背景、多角色人物共同参与,引导学子寻找青春答案

“一化”是指专题化,即开展“项链式专题化教学”,聚焦热点重点难点,紧扣学生时代之问,基于学科前沿,以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为中心,由思政教师集体备课精心选出适合进行专题化的内容,开展项链式教学,多学科背景、多角色人物共同参与,对话学生时代之问,帮助树立学生四种意识,坚定自信。以教师“供给侧”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,引领带动学生“需求侧”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升。

学院领导作为教师一员亲自授课,领衔课程小组。“专题化教学”采用“项链式、对话式、体验式”,按专题展开,“校领导+思政教师+专业教师+对口校外嘉宾+课堂主持”多学科背景、多角色人物,通过“主题讲述-现场人物实景音视频-理论分析-知识点拨-互动教学”等综合手段进行教学,改变过去单纯政治说教和满堂灌的弊端。首期专题设置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、井冈山革命探索道路、长征曲折历程、延安精神、白求恩精神等七个专题。专题化教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,契合医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,而且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专题化教学模式,制定了可量化可考核的“课程化”评价方案。

例如,在“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”专题化教学中,设计老兵说、思政教师说、领导说、学生说、对话教师、领导寄语六个环节,综合利用音乐、舞蹈、朗诵、情景剧等舞台元素,倾听革命故事,传承红色血脉,培养青年学子迎难而上、永不退缩的青春斗志和铭记革命战士艰苦奋斗的精神,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寻找青春的答案,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,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。

二、“二元”建设,专业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,塑造兼备“德”“情”“才”的当代青年

  “二元”,是指从“思政课程”和“课程思政”两个维度做好“立德树人”主阵地建设;从“示范思政部”和“示范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”两中心做好“德”和“情”的塑造引领。以“示范思政部”“思政名师工作室”建设为工作抓手,线下以 “思政备课日”、线上以“德育苑”“马克思主义讲坛”“到梦空间”为主要工作载体,围绕“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项目”,深入推进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部质量诊改提升工程实施方案》所确定的各项任务,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、吸引力、实效性。构建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的衔接协调、同频共振制度机制,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,做到既教书又育人,将学生培养成为又红又专、志存高远、德才兼备、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。

三、“X制”驱动,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,平台载体建设和教学组织形式,提升思政课说服力和感染力

X制”即领导干部讲授思政课制,开学第一课制、大学生讲思政课制、领导干部听课制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制、学习手册制、思政备课日制、心灵呵护日制、“普训制”(第1节课前普通话训练)、两会宣讲制等制度完善与实施。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,所以未来会加入更多更有效的制度,故称为X制。随着更多制度的实施,思政课教学形式愈加丰富,学生的获得感不断增强。例如,两会宣讲制可以将两会传递出的最新声音和思想进课堂;大学生讲思政课制,转客为主,学生变身“传道授业”的导师,在授课教师的帮助下选定授课内容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思政热点、重点话题为报告主题。学生在参与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锻炼,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。

“一化二元X制”思政教育诊改体系对“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‘供给侧’改革进行研究与实践,把握教育规律、思政课教学规律,精准发力,以教师“供给侧”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,引领带动学生“需求侧”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升,促使学院在学校、专业、课程、教师、学生五个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思政教育自我质量保证机制,利用“8”字诊改螺旋进行常态化改进,形成思想政治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,解决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,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、说服力、针对性、感染力,使教师“供给侧”端内涵更丰富,思政课更有“底气”,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。(公共基础部 宣传统战处 教务处)

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版权所有